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凝聚科研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7-07 作者: 浏览次数:

凝聚科研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省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团贵州之行

1024-26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项目成员50余人远赴贵州,对贵州省内遵义市湄潭县以及仁怀市茅台镇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组织,刘晓君主任担任我中心领队,带领李玲燕副主任,夏进文、王少文、刘娜3名博士研究生,以及叶杨、裴佳佳等6名硕士研究生前往调研。


        1024日早八点半,调研团队抵达本次贵州之行的第一站——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王进世、县乡村振兴办主任彭德亚等人亲切会见了调研团。“核桃坝几大湾,十年中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一年辛苦无收成,大田变成放牛山”。刘庆支书用建国初期的一首民谣为我们翻开了核桃坝从贫困到富裕的发展之路,讲解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核桃坝村党支部采用“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金字塔发展带动模式,通过“支部+公司+协会”的茶叶经营模式,推动乡村茶海旅游发展。

       

“没有何老支书,就没有核桃坝现在的面貌,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核桃坝村民这样铭记着何老支书的业绩。何殿伦,核桃坝村原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辣椒汤驱寒筑坝引水解水荒,带头种茶为民寻找致富路。在核桃坝村的陈列室里,数十块从中央到县乡的奖牌,记录着何老支书带领核桃坝人奋斗的艰辛历程。谈及核桃坝村的未来,最让刘庆支书牵挂于心的还是人才问题,他提出“培养人才梯队,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遇,让他们留得住。”

当天下午,调研团来到了金花村七彩部落,刘建顺主任慷慨激昂的讲述了“确员定股东、确权定资产、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平台定市场的“四确五定”农村股份合作制的重大改革成果,从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最后,我们来到了田家沟,伍荣明支书用自己的奋斗经历结合乡村发展为我们讲述了田家沟的蜕变。

次日,调研团一行于鱼泉街道新石居偏岩塘村进行走访,旨在了解村民生活生产情况。近几年时间,偏岩塘村完成了从以传统农业为主向以乡村旅游为主、以精品水果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每天接待游客能力达到800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小康村寨,走出了一条利用绿色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致富新路。

       

偏岩塘村以“群众会+”为载体,探索“一图一表一说明”农村公共服务统筹规划制度,大胆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发动老百姓全过程参与村庄整治、环境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老百姓不仅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等,还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生活污水管理办法、卫生门前“三包”优秀示范户评比办法等。

       1026日,调研团队抵达本次贵州之行的最后一站——茅台镇。调研团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长征精神给予了我们最深刻的启示。随后实践团参观了当地的茅台酒厂,了解了当地的酒文化。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以酒产业为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为特色产业,山地农业为辅助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此次贵州之行,调研团切身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从贵州不同时期乡村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乡村历史发展的脉动。2020年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发展的难度非常大,需要集众人、众学科之力才能有所贡献。作为科研机构,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凝聚科研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资料:“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项目旨在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导绿色宜居村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探究村镇建设动态发展机制,探明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的工程管理与监督模式,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信息模型的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开放共享模式下的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指标,进而研究建立绿色宜居村镇住宅建造技术清单并提出配套技术标准及指标参数。我中心承担其中课题2“绿色宜居村镇工程管理与监督模式研究”。